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骑士小说网 www.74xs.org,欢喜/冯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6

    我们的学校有很长的历史。前清的时候,这里本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坟地。到了民国,愚昧好事的地主捐了笔钱,在这里修了个土地神庙,上过西学堂的新兴绅士为了显示开明,在庙的对面修了坐学堂。解放了,破除迷信,庙划归学校,成了学校的体育器材室。至此,坟、庙、学校浑然一体,不可分辨了。紧接着,学苏,学校改建,平房拆了,盖起了现在这幢苏式飞机型的教学楼。苏联建筑的全部特点,都在它上面得到了体现。简言之,就是傻大黑粗,经久耐用。在它里面呆过的人,一批批逝去,而它永远存在。砖色已经红到了发黑,可遍身还是没有一处裂纹,一点倦意。黑乎乎的身子,现在望去,已经称不上“飞机”了,倒象一只老得不能爆炒,不能白斩,不能清炖,甚至不能熬汤的老母鸡,趴在那里。

    楼门黑洞洞的,就是缺牙巴的嘴,每天清早,把一千多个学生一骨脑吞进去,不吭声,也不吐骨头。

    鸡胸脯老得没了肉,只剩下曹操称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楼。

    两侧跨楼,一侧是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室,一侧是阅览室和图书馆。这是鸡的翅膀。就象盲人的眼睛,饭馆餐具的刷洗,象征意义大于本义。

    鸡肚子是礼堂,剩下的,相当于鸡屁股的部位,就是学生的圣地——

    饭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最大的欲望就是生存,永远的生存。

    “男女”是为了种族的存在。“饮食”是为了个体的存在。干自己想干的,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种赏心乐事。可在学校吃食堂,却无论如何都用不上“幸福”这个形容词。学校的食堂,那时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坏家伙们除了地狱,第二个该去的地方。

    食堂主任,简称“饭主任”是个男的,却有个很女气的名字。是个胖子,却有个很秀气的名字——裘柔,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逆反心理,你指东,我偏往西,倒着削苹果,反着翻杂志。

    凭心而论,这里面有玩深沉的成份。“否定一切”毕竟是装成大智者的最简单办法。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楚,我们背上压着太多,太沉重的死尸,搞文字的有莎士比亚,要搞学问的有钱钟书,搞物理的有爱因斯坦,上下二千年,方圆几万里的亡魂都积在我们背上,象一尊尊的神,我们清楚不打倒他们我们就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我们常嘟哝“余生也晚”我们指着烫金的名字,说“这有什么?”虽然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大概就是禅家所谓“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的理由吧!好在有顾恺之作我们的前辈——晋书里说,这家伙吃甘蔗从尾到头,人怪他,他告诉那人,这叫渐入佳境——我们可以说古已有之,可以少担不少干系。于是饭主任的名姓很自然地被颠倒过来,叫做“柔球”肉球。

    他还有一个外号:“共产主义”政治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三大差别,是我们的理想。课上,基本上没有想明白,那是个如何牛逼的世界。后来看到了饭主任,他的身体也消灭了三大区别:

    没腰,没脖子,没下巴。这副身板,恰恰又令我们不任区区向往之。语文老师教育我们,本体、喻体之间只要存在一点相似,就可以形成比喻。

    老实、听话如我们,当然会产生这联想。这样看来,我们的食堂也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如果想减肥,就来当我们学生,用不着自己再写形容词了,沈约与徐勉书里就有很精当的描写: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次推算,岂能支久?”

    如果想长壮,很简单,就来当大师傅。

    武侠小说里说,行走江湖,有几种人最是难惹,一种是行脚僧人,尼姑。一种是单身女人,太监。一种盲人,聋子,跛子等有残疾的人。还有一种就是胖子。

    如果一个人保持缄默,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是个傻子。另一种可能,他是大智者。

    如果一个人奇胖,那么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是个懒汉。另一种可能,他是个大脑绝顶聪明的人。诚实的懒汉说,路上有狮子。绝顶聪明的人想尽一切办法,为的就是什么也不干。他们发明汽车,为的是不走路:他们发明洗衣机,为的是不动手。在这个意义上看,世界的进步就是为了懒惰。

    饭主任属于后一种胖子。他成功过。把小一千学生聚在他手下,每天中午忍饥挨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后来,中午能回家的,尽可能回去吃了。腿脚灵便的,各个饭馆,四处打野食去了。剩下的,求天不应,告地不语,只好精神胜利一下“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食堂还得办下去,因为打架,掌勺的各种人物,都是校领导的三亲六顾,哪个也解雇不得。饭主任于是串通校方,下午上课二点改为一点半,迟到严惩不怠。取消快餐部。

    他又成功了。

    不管怎么说,中饭毕竟还是学生一天中的头等大事。每个人身上,好象都套着一张无形的网,挣扎的作用只是使它把你裹得更紧。学生知道,没什么东西拦着他,可他还是逃不开家,学堂,食堂。同理,中午饭也改不了大白菜,土豆,胡萝卜这老三样,如同过去人人必背的老三篇。

    上了年岁的人说,这就是生活。

    十一点半钟左右,学校绿漆铁门“吱咔”打开,一辆小毛驴车欢快地颠进来。这时候,车是空的,小毛驴没有负担,就仿佛我们将来没了高考,没了教科书一样,很快活,蹄子敲在柏油路上清脆地响,脖子上的铃铛也“铛铛”地摇晃。

    车上斜坐一个老头儿,就着天上很好的太阳,一口一口,很美地抽着旱烟。他是他们屯的猪状元,每天从我们学校把学生咽不下的饭食拉回去喂他的几十头猪。学生一天天瘦下去,猪一天天地胖起来。大概只有一个结论可以推出来:人不如猪。

    然后是下课铃,然后是起立,然后是鞠躬,然后是下课。然后是学生从各种教室门口,泥石流暴发一般涌了出来,匙子,叉子在各自的饭盒里“叮当”烂响。

    我们的教学楼一共三层,年级越高,层数越大,用心很显然:年龄越大,读书越多,越应该少说少动,谁见过死人跳皮筋呢?要是到了高三,初三,除了那尚不可省略的生理需要外,最好绝不下楼。而初一,高一的,太嫩,不懂规矩,老师们多多少少要拖一点堂“曾益其所不能”

    这样,高二就占了天时,人和。我们班教室紧挨楼口,又占了地利。

    每每总是我们班的学生率先冲出教学楼,今天也一样。

    我们呼叫着,呐喊着,奔跑着。嫌我们上课死气的地理老师会想起太阳活动极大年。历史老师会想起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抢米风潮。约翰逊在这种情绪下不吃那几吨兴奋剂也能跑9。179秒。体育老师现在测那几个百米成问题学生的速度,一定及格。

    冲到食堂,门当然是从里面反锁着的。这也是饭主任的智慧:食堂共分六、七十桌,每桌十个人,两盆菜一盆饭。十个人如果不是一个班的,马上放人进来,后来的人只有盆底可舔了。所以要耗一耗,苏格拉底说: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饭主任也就随势慷慨地让我们多来点佐料。

    早来的学生就用拳头砸他的门,高喊“反对饥饿,反对压迫”根2大声唱昨天学得的京剧:“店家开门来。”瘦高的我扒住玻璃窗,望望今天吃什么。别人问我,我告诉他们那副西方现代画的名字——“我能看见整个房间,那里没有人”

    饭主任见人聚得差不多了,打着饱嗝,来为我们开门。他吃饱了的身子用包装箱上的术语来形容就是:长x宽x高=立方米。

    我们冲了进去。一如往夕,菜是熬烂的,米饭是不熟的。唯一可吃的馒头,黑硬的皮剥下来可以当刮胡子刀使。大家决定把这堆皮送给家在农村的那位同窗,让他带回去崩谷仓里老鼠的门牙。

    饭还是要吃的,虽然单调,但饭主任说还是留有选择的余地的,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就这样。我的同学们就着对饭菜的埋怨,对饭主任肥肉的艳妒,把馒头塞下去。可埋怨有什么用呢?能睡的,不会少打一串呼噜。能吃的,不会少打一个饱嗝。

    还是学学古人吧。道家讲“顺”儒家讲“忍”讲究对困厄泰然处之,安之苦命。文人还会要一点精致的不老实:没钱吃饭,喝口西北风,舔一舌头白菜帮子上的露水,说自己是射姑山上吸风饮露的神仙。穷得当掉了最后一条裤头,别人说他有伤风化,他会说自己以天地为大衫,反怪大家钻进了自己的裤裆。贪污案发,罢了官,转手抄起本楚辞,就成了醉卧南山的高人隐士。

    古人的教诲于我是那么有力,我于是乐得化一化李煜的雅致。他说“秀色可餐”那是因为他已经酒饱饭足。象我这样的饿鬼,只能把不远处女生桌上长得不太困难的几张面孔当成就饭的小菜,馒头还是要吃的。

    黄根除了吃饭从来不开的玉口是老豆腐。茹亚食不露齿,淤满诗情的白脸是冷荤。“红头绳”徐盼是发菜汤。

    孟寻呢?是绍兴黄酒坛里装的“佛跳墙。”

    饭吃完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骗人骗己地洗了饭盒,和几个看得顺眼的拍肩拥抱,蹭干净了油乎乎的脏手,我就找地方睡觉去了。

    同学们匆匆忙忙跑回楼上,还有一大堆的作业和书等着他们呢。每个人都是时不我与,岁不我待,每个人都知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

    可是他们不明白,时间是永恒的,无始无终,逝去的只是他们自己。

    腿上流着血的人飞快地跑着,去迎接希望,去迎接死亡。

    得道的傻和尚慢慢地在雨中走着“跑什么呢?前面不还是雨吗?”

    7

    爸爸退休了,结果比上班还忙,几十年班上累积起来的精力一下子放了出来,看得妈妈心痒眼热,找个“浑身头疼”之类的理由,也退休了。

    我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中国现在的事情就是奇怪,怪得已经快没人觉得奇怪了:青年人在学校规规矩矩,不准乱爱,老头老太跳起disco,赶找老伴的时髦。五岁的小孩弹巴赫的d小调序曲和赋格,二十几岁的大学生赌博、斗酒、弃学、经商。

    爸爸说我也应该闯荡闯荡了,他十二岁上就背个蓝布小包裹,读社会这本大书去了。妈妈也只好赞同,说我也应该多去与别人相处。于是我就懵懵懂懂地被送住校。

    父母没多少文化,从小到现在,学业上没指点过我什么。父亲只是带我四处傻玩,上房抓鸟,下河摸鱼,告诉我做人要老实。母亲用蒙古人的本能暗示我: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好。给我起了个蒙古小名“满达夫”汉意:“比狗强。”一切却暗合道家的“无为”之治,功法说本应该“若存若失,”“毋助毋忘”而现在打发我去住校,又应了maugham对想让儿子成为小说家的有钱太太的忠告:givehimttenthousanddollarsayear,andletlimgotodevils!冥冥中,大概真有天助。

    早上起来,伸个懒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人呢?),一切都那么有趣,浑身仿佛憋足了气力。今天我得把被子带到学校去。

    骑在车上,凉风吹了脸,冷气敷了眼,身子清爽得很,仿佛我这样骑过去,就能骑上天去。脸右边,跟了我的太阳,黄嫩红软,衬了天,宛如打在青瓷小碗里的蛋黄。

    街两旁的高大建筑,豆芽菜似的疯长起来,有些昨天我还没见过。塔吊,仙鹤般独脚立着,以其无处不在,证明自己是北京的市鸟。

    街上人流里俏生生的背影间窥偶见,想起庞德日本和歌俳句式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心里有个冲动:骑过去,看看那些俏背影的正脸。

    早晨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直到我骑到学校。

    绿漆大门关了,小门开了,表明我迟到了。“叶胡”气汹汹地戳在大门中央,嘴形能启发家具设计师的灵感,明天弄出个挂油瓶的什么新物件。值周生把在小门旁,递过迟到记录本,让我签名留念。我龙飞凤舞地写上大名,他们一下子认不出来,就夸我的字帅。进了门,我向校长们问好,他们觉着应该微笑颌首,又觉着应该薄怒,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表情古怪。中国的读书人总认为,只有过去才是好的,说圣君必称尧舜禹汤,说盛世必称上古三代,好在死人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争辩,只得任他们糟蹋。同理,作老师也总说学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过去的同学如何如何好。人总要有个安慰,不过,一个人要是只剩下回忆,是很惨的。也真难为了他们,前世造了什么孽,今世来经受这帮柏拉图、品花宝签一样读得烂熟的学生。

    没想到这件小小的意外竟成了一连串倒霉事的开端。

    宿舍楼两层,上女,下男,中间隔一层薄薄的楼板,彼此就成了对方永恒的主题。我把铺盖卷驮到一层标有帮德代号的房间——007室,门被不习惯用手的学生踹得缺鼻子少眼。推门进去,迎接我的是汗球鞋,长毛饼干,发酵蜂王浆混合在一起的一股特殊气味。立刻领悟了,在这种环境下,那种缺鼻子的门才是正常的,暗恨自己多长了个鼻子。没法子,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嗅,反之大概也成立,我也只好盼着自己尽快适应。

    大至安顿好了,上得楼来,数学老师,即班主任张老师,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从我的迟到,直至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爱护和对国家的态度,听起来象鲁迅骂人文章的题目——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张老师早上一定吃了大蒜,嘴和我的鼻子靠得极近。我可怜的鼻子!不由想起姐姐对我的忠告,别人吃蒜,你也得吃,要不然就亏了。当下心中光明澄静,按朱熹的观白法,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问心无愧,俨然一个诚心认错的小学生。

    上语文课,老师的眼镜腿上添了条包金链,自己说带着神气。由于穿了件象征四项坚持的四兜儿中山装,对服装大感兴趣,讲项链,说西方妇女那种夜礼服,特点是省布,胸开得大,不像我们的衣服只露出个人脑袋。如果不戴点什么,就是麻将牌里的白板。瞥见他青白脸上布满圈圈绕绕的眼镜,我告诉孟寻那是麻将里的“二筒”不巧,声音大了点,让他听了去。看得出,他决心要找我的麻烦。要从骨头里挑出我的鸡蛋。

    果不其然,鹿鼎记里,韦小宝正闯进妓院,语文老师探过脑袋来。

    “什么那么有趣呀?让我也瞧瞧?”

    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要倒楣,喝凉水都塞牙,放个屁都砸脚后跟。

    便是在国民党的监狱里,隔一段时间,也要让犯人出来,称为“放风”

    所以学校也要安排一个课间操,让学生透透空气,瞻仰一下被四围高高的塔楼截成四四方方、巴掌大小的天空。

    二节课铃响,学生们从各自教室踱出来,出楼到操场去,比起中午吃饭时候的狂热,要优雅得多了,一举手,一投足,一度秋波,一弯锁眉都格外在意,务使其适度。爱美的女孩子想着自己精心显出随意的发式,比昨天又稍稍起了一点变化,头顶上多扎了一个朝天的小辩,多压了两叶一品红形的红绸花瓣。估算着有多少眼光飘向自己,悄悄地落在自己身上。家境殷实的男孩子惦着自己脚底下的那双新买的nike,puma或是adidas。几百块钱一双鞋,我总觉得穿上应该能飞。不过,看他的姿势,却象忘了如何迈腿,如何走路。或许在这粥一样,稠稠的顺着楼道向外流的人群中,有几个男生什么也没想,只想把他那双穿着的鞋的脚,象收拾鸭子一样剁下来。

    刚翻过萨特存在与虚无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内容提要的人们,想着自己的表情会不会被认为是若有所思。茹亚们想着如何向老师汇报这次团会的情况和自己是不是有某种可以弥补面目可憎的风度。黄根们心里重复着背诵斯大林的诞辰和马克思的祭日

    我眼里瞧着,心里觉着有趣,谁能说这一切都象表面一样平静呢?学生做操,象他们干的许多与高考、课本无关的事一样,说白了就是糊弄,糊弄老师,也糊弄自己,彼此大面上过得去,心照而不喧。于是除了伸手、踢腿、歪脖、翻眼、象道士画符捉鬼一样笔划一下,更多的是口腔运动。

    高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原来学校的高材生,个个心高气盛,上看一眼天,下看一眼地,仿佛这一切将来都是自己的。学业也轻,我们几个自以为有点小聪明的却没把它当回事,指着课本嘴也能撇到后脑勺,较着你是棵葱儿,谁拿你沾酱呀?因此,玩心极盛,鸟兽鱼虫,琴棋书画,桥牌足球,无一不学,无一学精。一点不会,是空瓶子。通晓,是满瓶子。同是一声不吭,毫无趣味。反倒是我们这种半瓶子醋,逛荡起来,大呼小叫,脸红颈粗,有滋有味,有一阵,牌瘾大得上操也不愿意放手,索性把牌带到操场上。

    一伸腿,开叫:

    “lnt”

    一扭腰,瞥见几个女生转过头来看着我们,情绪大涨,声音不觉放大了好几度:

    “pass。”

    一转身:

    “pass。”

    一回环:

    “2。”

    一甩手:

    “2nt。”

    “pass。”

    “pass。”

    “pass。”

    “首攻7。”

    那阵子,托打牌的福,一直没感冒,上火,发烧。谁要是稍稍觉得有点嗓子紧,找个星期六,拉上小哥们几个打他一下午,三十二副。输家每输一点,每人三杯白开水,喝空满满四个暖壶。

    到了高二,功课紧了,颇有几个在考场上跌了筋斗。长得安全的,脚盆洗手,焚牌毁棋,埋头决心苦读。长得漂亮的,心灰意冷,决心考场失意情场补,正天惦着找女孩子喝酒。都没了打牌的兴致。

    所以现在,除了学学非洲礼节,彼此捶打对方的背部,据说打得越重越表示亲敬有礼,就是问:

    “什么书又禁了?手头有吗?有毛片吗?有磁带吗?”之类。

    要是女生,想跟她搭腔,就问她:

    “今天星期六是礼拜几呀?”

    “看什么呢?”孟寻随着俯背运动,从对过扔过来一个小石头,正打在我头上,一个激灵。

    我正盯着十米开外的那个女生出神,十二月,冻掉耳朵的天气,只穿了一条薄呢裙子。听人讲,教她的新分来的女先生夸说自己曾把裙子穿到十一月,她就穿到了十二月。女生不无酸味地评论:“的确美丽动人”

    男生大冬天觉着热,口上戏谑,说她家穷得穿不起裤子。

    这当然是不能对孟寻实说的。

    “你瞧,化学老师穿了一双小黄鞋,走一步看一眼。”急中智生,眼睛抓见了李老先生的黄鞋,心想,大概是穿错了女儿的。

    “你呀,贼性不改,老实点,比什么都省事。”

    扭过脸去,象是已经决定不应该再理我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形式逻辑里教育我:“对于自己不能言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

    “语文课让老师没收的是什么?”

    “实变多项式函数。”

    “跟你说正经的你开玩笑,跟你开玩笑你又认真,老老实实说比什么都强。”

    “我说两句假话是成全你,让你的光辉论断成立。再说,那种东西,儿童不宜。”

    孟寻是模是样认真做操去了,看来,又不愿理我了。

    “好好,告诉你,是鹿鼎记。”

    “好看吗?”

    “立意再高点,就是又一部堂?吉诃德,洋泾浜奇侠。没用一个冷僻字,却一点不觉得寒伧,反透着中文、外文底子的厚实。不用你用心去跟,自然而然就领着你天南地北剑影刀光,一看不知日月年。”

    “大致讲讲。”

    这可让我为难了。读这种书,我给自己规定的速度是800字/分钟,五十万字一天。让它沧海桑田,任它过眼云烟。作用如同录音机的冲洗带,脑子里教科书挤得疼,武侠小说在脑子里不定期地走一遍,就仿佛做了个白日梦,心定气平,爽快轻松。实在记不住什么东西。索性信口把脑子里记的,什么月落大地、残肢令、天龙八步之类,胡乱混在一起讲出来,连不上,就自己编。转承结合,倒也妥贴周全,看来我的确有点胡说八道的歪才。

    “话说唐家有名的是暗器最厉害的高手就是唐炒栗子和唐醋鱼大贤隐隐,隐于市。真正的高手,名字却很平凡,武器也很平凡摘叶飞花,白步伤人”反正是蒙小孩。北京俗语里“蒙小孩”

    的本意就是糊弄傻子。

    口上说着,心里正想着,鹿鼎记的结局里,韦小宝到底给他妈妈带回去几个儿媳,六个还是七个,他们家中午饭是不是成了问题。

    “又是你,痛快呀?!前面说去。”

    是“叶胡。”

    我不是他们的相好,却恨起他们的身高来了。个子小,走路又象憋了泡尿似的快。如同美国产的新式飞机,能超低空飞行,雷达发现不了,脑袋撞到了腰眼,我才看见。

    于是,我和孟寻被请到我们班的排头,示众暴光去了。一边走一边想,我们班的坏小子一定说我又露了大脸,会逼我请他们吃棒糖的。

    8

    我不遵守纪律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幼儿园。从那时起,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教我的老师,不出半年总会挂上一句口头禅,课堂上只要有点骚动,就是一句:“又是秋水吧?”盯着黑板上方的主席像,我想,要是他老人家从里面走出来,引起一阵“万岁”老师也来那么一句吗?这也是极有可能的事,一个人成了仙,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聊斋里从考城隍到夜明讲的都是这种东西。

    当时的孩子肚子里没油水,个个能吃,每顿总把肚子吃成海水潮涨,吃中餐,饭后水果是没有的,父母检查完功课,却也会给孩子上一道开胃的板子,这也是需要努力加餐饭的原因。老师经过调查得知,我从蜗牛、知了,到田鸡,河蚌没有没吃过的,可就是没吃过板子。不完美中感到遗憾,为了弥补,每天必给我家一顿说,从我眼睛不正说到脚指甲有泥。以后渐渐成了习惯,一天不说,我难受,他也觉得缺了点什么,如同饭饱酒足后,少了一颗安神静脑的香烟。前些日子没事回小学母校凭吊,发现自己俨然已成了古圣先贤,那句口头禅已经变成:“想当初,有个秋水”那位老师见了我很高兴,说他很想我,彼此会意一笑,我说我也想他。

    其实,那时候,我也不是成心,也不是有坏心眼,只是不忍舍去那一丁点儿的自在。许多事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比如买与卖,再比如犯错与挨批。既然按不守纪律惩治我,就等于认可我做个不守纪律的坏学生。我也就心安理得,如同收了我的钱,就准许我拿走他的东西一样,这也是一种交易。作为交易的一方,我只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就行了,至于那一半义务,就让先生操心去吧。就象买东西,我只要东西,要钱是他的事,他若是不要,或是出于好心,或是已经记在了帐上,秋后要一起算的。

    人在有些方面很象苍蝇,香臭不分,只要有味,只认刺激,所以隋朝的那个武将(不能记他的名字)说:要么千古流芳,要么遗臭万年。千百年过去了,名声老不烂的,人们统一叫他们伟人。根据我的研究,伟人却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异常早熟的情欲。卢梭在忏悔录里供认,八岁时对三十岁的朗非尔西埃小姐,当时他的教师,心怀不轨。他惹她生气,诱她责打他,只是为了她的素手能碰到他的身子。五十岁时,对他睡在她床上的几夜记忆犹新。这方面的世界纪录属于维克多?雨果:在勃朗学校里,维克多两岁,校长的女儿罗丝小姐对他倍加照顾。维克多一早被送到学校,罗丝小姐还没起床,他就被放在她的床上。罗丝小姐起床穿衣,当着两岁的孩子,无须顾忌。不料罗丝小姐赤裸的大腿,穿长袜的动作等等以及一些其它的细节深深打动了两岁的雨果。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段秩事被堂而皇之地载进了他的回忆录。

    其二,便是不守规矩。自古英雄多无赖:项羽看从他前面过去的秦始皇威风,便指着赢政对他大伯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曹操小的时候,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告诉他爹,他害怕了。后来有一次遇见他叔父,他就装出个怪脸,说自己中了恶风。叔父告诉他父亲。父亲马上把他叫来一看,好好的呀,他就势向父亲诉苦:“我没有中风,只是叔父不喜欢我。”以后,他叔父再说他什么坏话,父亲都不再信了,至于朱元璋更是从里到外的地痞,野庙的花和尚“半部论语安天下”的蒋介石是如假包换的流氓。守规矩的人倍受赞扬,破规矩的人万古流芳,历史只记住大坏蛋,杀人狂,只记住血流成河的兴亡。

    历史的陶轮旋转至今,十条的中学生守则变成二十七条校规,再衍成最新的五部四十条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照这样下去,我们会被限制迈门槛必须用哪只脚的。

    树大了招风,猪肥了被宰,规矩多了难免是要被破的。麦克阿瑟说过:

    “只有违反纪律,才能让你出名。”不犯错误的学生,有时就象没有过禁书的作家,没打过离婚的演员,名头却不会响亮。学友们嘴上不说,心里认为你没有长开,还是个雏儿。

    所以,闯祸的学生有一种近似英雄的荣誉感,跟“表扬”搭配的动词,作学生的却用“遭到”逗女孩子是开胃话梅,犯点小错是业余爱好。

    可是前天操场上的现场演出(现演),我尽了最大努力,也轻松不起来。

    向前面走去的时候,我把周围的人想像成被我检阅的士兵,可迈起步子来觉着自己就是不像拿破仑。我又把自己想像成仁人志士,这样在麻木不仁、不觉醒的阿q们的注视下,伴着我的“恋人”走向断头台,又有革命又有爱情,多好。可就是觉着旁边的“她”不应该是她,哪怕是茹亚,哪怕是黄根儿。

    站在前面,我才明白什么叫众目睽睽。背对着这帮长眼睛的人,我知道他们在看我,因为后背冷热不均,后项,强间,脑户,灵台,至阳,魂门几处大穴热得出奇。“目光如刀”如果“如”换成“是”我就被刀子戳得可以用来淘米了。我真气愤,多好的天呀,一群群养得象鸡一样的鸽子,分不清黑白的云,他们为什么不看呢?“你是不是觉着咱俩忽然漂亮了?”我希望她给我个台阶,比如一个疑问的表情,我就可以沿着台阶而下,说:“你瞧,那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